为进一步瞄准国际科技前沿、满足国家战略目标和市场发展需求,轻量化院增材制造团队应运而生。近年来,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专项、智能专项、04专项等的支持下,增材制造团队从4人发展到目前的20人核心研发队伍。团队负责人为80后青年学术带头人,团队成员平均年龄不足35岁,专业领域涵盖材料科学、机械设计、激光加工、数值模拟等方向,团队成员90%以上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中共党员比例达80%以上。目前,团队主要围绕增材制造用高性能金属粉末制备、超高速率激光熔覆、3D打印等领域开展技术研究及成果转化工作,荣获中国机械工业“十二五”优秀创新团队,并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等奖项。累计申请各类专利40余项,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
定方向,搭团队,建平台
增材制造技术被视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长期以来,其材料、装备、工艺多被欧美企业所垄断,极大限制了我国增材制造产业的快速发展。
怀揣着服务国家高端制造业战略的极大热情和对市场需求的高度敏锐感,团队负责人确定了以高性能金属粉末材料制备为基础、以超高速激光熔覆、3D打印、粉末冶金等金属粉末应用为重点的发展方向,以及打造世界一流增材制造团队的发展目标。
在科研经费严重不足、薪资待遇明显偏低的情况下,一大批来自清华、北航等高校的优秀博士、硕士因心怀推动增材制造产业发展的共同理想,加入到增材制造团队,形成了一支涵盖材料科学、机械设计、激光加工、数值模拟等方向的高素质研发队伍,并自筹建立了首个集高性能金属粉末制备、检测及应用于一体的全流程综合实验室,为团队的高效快速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硬件基础。
秉承工匠精神,弘扬中国制造
高性能金属粉末是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和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国内生产该类粉材需要的真空气雾化设备与国外同类设备相比,在雾化系统效率、设备可靠性方面存在差距,由此导致金属粉末产品质量及生产成本较进口产品有较大劣势。为解决这些问题,团队决定自主开发国内首台(套)技术装备——500kg级大型真空气雾化设备。
然而,国内没有任何加工制造商有500kg级真空气雾化设备的制造经验,所有设备制造商均表示难度太大,不敢承接。为解决此问题,团队成员深入制造厂家,共同参与到了几乎每一个设备零部件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在安装调试时,由于首次应用双中间包雾化系统、气氛在线检测系统等新技术,强弱电干扰、真空度不足等一个个问题开始显现,团队成员努力攻关,技术骨干长驻现场,党员干部身先士卒,每天工作16小时,时常凌晨两点多才能回到住处。从骄阳似火的8月到大雪纷飞的12月,从酷暑到严冬,一干就是5个月。最终,500kg真空气雾化装备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协议要求,首台套技术装备顺利投产。
500kg真空气雾化设备投产的消息很快轰动了真空气雾化制粉领域。德国西马克集团(SMS)在听取了该项目的介绍后,对中国在该方向取得的成就表示惊叹,并在西马克集团办公楼前升起中国国旗。中国人的工匠精神和装备制造水平得到了德国专家的高度赞誉!
研发尖端工艺,助力绿色升级
众所周知,电镀技术虽然在金属表面防护、装饰加工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其污染非常严重。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
和传统的熔覆激光技术相比,超高速激光熔覆技术的工作效率要快上百倍。第一次在德国看到这项技术时,增材制造团队负责人敏锐地感觉到,通过引进德国先进工艺技术,针对我国的市场需求,研发配套的工艺、装备、材料和应用验证,形成产业化、智能化、标准化,继而进行二次研发改进,会极大地解决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电镀污染问题,这对于我国实现“中国制造2025规划”有很好的实践意义。
经过深度交流,我们与德国弗劳恩霍夫激光技术研究所达成共识,随即开展了联合研究工作。2017年,双方共同申请承担了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大型金属构件超高速激光熔覆及其粉末制备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项目。该技术可以1m2/h的效率在零件基体上制备耐磨耐蚀涂层,为替代电镀铬等提供了一种有效解决途径。2017年10月31日,《科技日报》题为《超高速激光熔覆技术:为中国绿色制造再添新动能》对该技术进行了整版报道。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增材制造团队从创立之初的人手不足、方向单一,发展到现在高学历、多学科融合互补的富有竞争力的核心研发队伍;从研发基础单薄、实验平台匮乏,到现在全产业链装备顺利投产、成果转化捷报频传。一路走来,坚定的信仰和笃定的目标是支撑我们不断向前的不竭动力。回首过去,有太多的感动与故事;展望未来,更广阔的天空等待着我们去竞逐。增材制造团队的科技工作者站在推进历史变革的潮头,秉承工匠精神,肩负更加神圣的使命。我们将共同怀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不忘初心跟党走,续梦携手共前行!
版权所有: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8042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622号 技术支持:北京信诺诚
企业邮箱